农村常见的“它”一身都是良药, 可惜少有人知道!
中国竹资源丰富,栽培利用历史悠久。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史上,竹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,被称为“竹文明之国”。“中国竹文化,上下五千年,衣食住行,处处以竹相连”。苏东坡曾说:“食无肉,不如居无竹。无肉使人瘦,无竹使人俗”。
这句话让我想起,人们餐桌上最常见的一道菜就是竹笋,它不仅味道鲜美,而且营养丰富,被誉为“第一蔬菜食品”。竹笋既是美食,又是良药。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,帮助消化,还有清热安神的功效。他们受到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高度重视。经常食用竹笋对春季常见的烦渴、咳嗽、麻疹、风疹、水肿、腹胀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。
竹子被中国人赋予了许多形象,如优雅、正直和谦逊。它覆盖着医学,但很少有人知道:
1、竹茹,是竹子茎秆的中间层,取少量干品煎水服,可以缓解心烦失眠、惊悸不宁、胃热呕吐等症状;
2、竹实:
竹实际上是与神相连的,它是轻的,有益于气。可以治消化不良。―― 《本草纲目》 。竹子开花后,身强如麦,皮青,含竹米,味甜。《广志》记载:“其实可以取食”。现代研究证明,竹果的营养成分与大米、小麦、玉米相似。除富含淀粉、蛋白质和脂肪外,还含有18种氨基酸,是一种可开发的药膳资源。图为梨竹,原产南亚。它的果实很大,形状像梨,可以烘烤。
3、竹沥:
是从竹子中提取的汁液。新鲜竹竿两头打结,劈开,加热,两边会有汁液,就是竹汁。现代药物化学分析表明,竹汁中含有十多种氨基酸、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、愈创木酚、甲酚、甲酸、乙酸、笨甲酸等化学成分。药理试验证明,竹沥是止咳化痰的圣药。以竹汁为茶,可清火化痰,润燥止渴。淡竹汁也可以用来治疗儿童红眼病。
4、竹黄,是寄生在竹上的真菌子座,具有祛风除湿,活血舒经,止咳的功效。用于风湿痹痛,四肢麻木,小儿百日咳,白带过多。有谓尚可治胃病。取竹黄30克,蜂蜜60克,浸泡白酒饮用,可以缓解咳嗽痰多型的气管炎,解胃热止胃痛。
5、竹米:竹花开过后,便结成竹米,即竹子的种子,竹子极少开花,因为竹花过后,竹林就会成片死亡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载:竹米,通神明,轻身益气。
科学研究证明,竹筒饭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,味道清香可口,富含淀粉和多种微量元素。竹筒饭可以吃,可以入药。据分析,蛋白质水解的氨基酸有18种,含量高于竹笋,平均为11.588g/100g。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,可作为清凉饮料或粥,还可治疗肝病和癌症。是不可多得的养胃护胃佳品。
6、竹叶:
有治咳喘、杀虫、解暑的功效。在水中饮用少量竹叶,可缓解烦躁口渴、口舌生疮、小便黄少等症状。需要注意的是,竹子的功效主要是清热,平日怕冷手脚冰凉者慎用。
海螵蛸中药功效与作用是什么?
特别回答:海螵蛸属于涩精止尿的中药。这种药的名字叫乌贼骨。它叫墨鱼骨。它是乌贼科软体动物曼氏无针乌贼或曼氏无针乌贼的骨质内壳。主要产于沿海地区,内壳干燥入药。味咸涩微温。入肝肾经。功能:制酸、止痛、收敛、止血、固精、止带、祛湿、敛疮。《本经》认为:“主女有红白经血,瘀血,因阴道糜烂肿痛,寒热,无子女。”
而传统民间医学多用于以下病症:33601、胃痛、泛酸。2.红白白带。3.湿疮(外用)。4、吐血。5.出血。6、便血。7.尿血。8.崩漏出血。9.外伤出血(外用)。10.疮面溃疡不愈合(外用)。11.遗精和遗精。12.胃和十二指肠溃疡。13.气胆。14、眼睛有病。15、冻疮化脓久不闭合,(外用)等。
常用量为6-15g。可制成汤剂、丸剂或散剂。研磨、喷洒或外用。立正!阴虚热盛者禁用。长期服用会引起便秘,便秘者慎用。主要是碳酸钙和少量的磷酸钙、氯化钠、镁盐、胶体等。
乌贼骨是一种味道很好的药材,不要轻易扔掉,要收集起来加以利用。看到了吗?更多知识请点击右上角关注。一叶船85将回答你的问题。感谢阅读和热情好评。未经许可,不准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