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。正月是农历正月,古人称“夜”,所以正月十五叫“元宵节”。“凤笛之声,玉壶之光,龙鱼之舞通宵……他已在众目睽睽之下寻了千百遍,我再回头,那人灯火阑珊。”辛弃疾的《青玉案元夕》这首歌,描写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景象。三言两语,一幅宋代元宵节的民俗景象跃然纸上。吃元宵,赏灯,舞龙舞狮,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。
自宋代以来,人们必须在正月十五吃一种特殊的食物,这就是现在的元宵节。说到正月十五吃元宵,可能南方的朋友会说:我们不吃元宵,我们吃汤圆,元宵是北方人吃的。不明所以的人会问:元宵和汤圆不是一回事吗?元宵和汤圆真的不是一回事。让我们看看有什么不同。
元宵是“滚”出来的,汤圆是“包”出来的
的确,按照以前的饮食传统,北方人在元宵节吃“元宵”。还记得小时候,元宵节前几天,街上会有机器卷元宵。这么大的机器不停的来回晃动,糯米粉里有无数的元宵。当它被卷到合适的尺寸时,控制机器的人筛选元宵,筛掉元宵表面的浮粉,并分别称重。人们一个接一个地把它们买回家,这就是元宵。
于是,元宵节就“铺开”了。将事先准备好的固体馅料切成小块,用水打湿,放入糯米粉中,擀几下,使元宵表面铺满糯米粉,然后继续打湿擀,如此反复数次,直至擀成球状,无夜表面干燥有浮粉。
汤圆包:糯米粉做成面团,包各种馅料,表面光滑。
元宵和汤圆的馅料不同
元宵的馅料比较简单,一般是甜的馅料,比如豆沙馅料和黑芝麻馅料是最常见的。
而且汤圆的馅也丰富很多。荤是素,甜是咸,粗粮是果是花,不足为奇。
元宵和汤圆的吃法也有区别
元宵可以煮,也可以炒。煮元宵的时候,因为是擀开的,表面有干糯米粉,煮元宵的汤必然会很浑浊,一般要煮十几分钟才会熟。所以,锅贴是北方特有的吃法。用小火在油锅里炸元宵,使其金黄、香甜、松软,是许多北方人的最爱。
汤圆可煮不可炸。虽然汤圆的馅料可以丰富到你无法想像,但它的吃法颇为单一,通常只能煮着吃,但它易熟,煮三五分钟即熟,且汤清不会浑浊。
保存方式有不同
元宵,受限于制作方法,通常为现做现吃,不能冷冻,冷冻的话会产生开裂。
汤圆可冷冻保存,保质期很长,这也是汤圆可以在全国各地都能买到的原因。
如今,北方人在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正在向南方人靠拢,因为现场制作元宵的越来越少了,取而代之的是超市冰柜里满满当当的汤圆。
汤圆的热量高,食用要有度
汤圆的馅料要用到猪油,越是流心的汤圆,猪油的用量就越高,吃上6-7颗汤圆,热量可与两碗米饭比肩。所以,吃汤圆要有度,最好是浅尝辄止,不要贪多,尤其是老年人。
【成诗有话说】:
元宵和汤圆不是一回事儿,从制作方法、馅料、吃法、保存方式上都有区别,不要再傻傻分不清了。再者,购买汤圆时,要注意成分和热量问题,看包装背面的成分表就行。